您的位置:首页> 新闻动态 > 媒体报道

元宵花灯之传统花灯基于创新立于市场

时间:2016年03月29日     来源:华彩彩灯     作者:不详     浏览量:

分享:

  元宵花灯之传统花灯基于创新立于市场

  花灯制作起于唐代,盛于宋、元,延续至今。如今,花灯远销海内外。

  古时做花灯,大多是用搓好的纸捻,将劈好的竹篾绑扎成各种形状的灯骨架,粘糊上色纸,描上山水、人物、花鸟,写上吉祥的字句,贴上花边,装上丝穗,内放蜡烛或小油灯,有的还放上了檀香,便成了。此工艺称为彩扎工艺,因此,花灯又称作彩扎灯。彩扎艺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手艺,每年都会别出心裁,推出自己精心构思制作的力作,打出自家字号,相互竞赛。

  到了明清,玻璃制造业发展起来后,工匠们把玻璃抽成丝,花灯艺人管这种玻璃丝叫“料丝”。“料丝”被用到花灯制作工艺中,清代陈葆堂的《温陵岁时记》中有提到“或以五色纸、或以料丝、或以通草,作人物鱼虫,燃以宝炬。”“恒于府治西畔双门前作灯市”。

  到了近现代,最让人称道的便是刻纸料丝灯和无骨花灯。

  据李尧宝的外孙女黄丽凤介绍,外公李尧宝把刻纸技艺应用到料丝灯的造型图案中,用165个纸制等边三角形组合成灯,镶上玻璃丝,创作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。此灯光彩夺目,高贵典雅,使花灯的制作工艺和视觉效果都有了重大飞跃,极大地提高了花灯的艺术含量。1954年,刻纸料丝花灯开始从家庭作坊走向批量生产,李尧宝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每一个人。之后,泉州花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、李尧宝的女儿李珠琴又将手艺传给自己的两个女儿。

  已故的蔡炳汉也是花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,蔡炳汉最让人称道的是挖掘在泉州失传多年的“无骨灯”,使这一民间瑰宝重放光彩。“无骨灯”为泉州独创,直接用硬纸连接而成,与一般灯用竹子骨架做法不同。如今,他的女儿传承了他的花灯技艺。

  花灯大多是家族传承,改革开放后,特别是近几年,花灯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除了李尧宝及蔡炳汉的后人外,泉州比较有名的还有曹淑贞家族、林伟忠家族和陈晓萍家族等。

  曹淑贞是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。她家是从做彩轧人物转型做花灯的,如今,她制作的花灯上面常配有用丝绸做的人物和用通草做的动物,栩栩如生。她家花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大,“我们做的花灯多有坚实骨架,铁质骨架的花灯高达四五米,竹质花灯高达两三米。”

  林伟忠是花灯市级非遗传承人。林伟忠家制作的花灯将刻纸和针刺相结合。林伟忠说,许多人刻纸都是直接将纸镂空后贴在灯上。他家的刻纸,若要体现一个图案,就先在纸上镂空,形成一个镂空轮廓,然后再在外面贴所需颜色的纸。针刺则是在灯上扎出一个个小孔,光线从里面射出,使整个花灯更加光明剔透。

  这些年,花灯也在不断创新,大的花灯里面几乎都换成电灯。据花灯大师们介绍,不少花灯艺人在有的花灯里面安装机械装置。此外,有的花灯还安装了LED灯,红色、绿色、紫色等各种颜色的灯光闪烁,美轮美奂。

此资讯元宵花灯http://www.zghccd.com/整理。


现在咨询,获取一对一VIP服务 开启您的神奇彩灯之旅···